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372号(医疗体育类272号)提案答复的函
医疗体育类272号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工作。《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和家庭,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理疗、推拿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方法”“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等。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做好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近年来,在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鼓励各地探索,开展相关活动。北京市东城区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进校园工程,浙江出台《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已经将中医药教材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201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会同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系列读本,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等。这些探索做法,为学校中医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探索,也为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承传播提供了有效方式。
二是强化学校主体,拓展教育途径。近年来,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推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中医穴位按摩为主的眼保健操,积极开展包括中医药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知识大赛,推动各地各校拓展教育空间,通过班队会、文艺演出、校园广播、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调动和激发广大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注重多方协同,凝聚推动合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协调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同时,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和《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提供政策和人才保障。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等要求,积极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调,探索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内容及活动模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鼓励和支持各地编写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中医药读本,适时推出一批适合中小学生的示范性中医药读本。二是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试点,确定部分试点学校,开展相关试点工作。三是支持各地开展学校中医药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各地中医药院校、医院作用,鼓励中医药专家参与、指导中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培养培训一批中小学本部的师资队伍。四是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相关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突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8月14日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531号建议的答复
农办议〔2019〕231号
罗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物流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2013年以来,我部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先后在天津、上海、安徽、吉林、江苏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坚持边试验示范、边总结提炼,及时对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并带动各省启动实施了一系列农业物联网项目。2014年集中展示与推介310项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2015年向社会集中发布了11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汇编《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推荐汇编2015》,2016年、2017年陆续总结推介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10种农业物联网应用宣传影片。连续多年召开全国农业物联网工作会议,组织全国各省份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物联网工作的同志相互交流学习。推进智慧农业工程实施,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建设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
二、关于探索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物流体系
我部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2011年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了首个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2015年印发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10余个文件推动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截至目前,我部已启动建设了洛川苹果、牡丹江木耳、舟山水产、赣南脐橙、重庆生猪、斗南花卉、眉县猕猴桃等13个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推动加强集货、储藏、商品化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相关的研究、推广、展示和交流,辐射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总的看,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得到了有关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市场发挥了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的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会展贸易中心“五大功能”,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我部继续推进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对遵义辣椒、昌邑生姜等15个农产品产地市场进行研究论证,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开展田头市场示范点建设。田头市场是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损失,在产品产出的第一时间实现预冷、分拣分级、商品化处理、储存、销售,在促进产品流通、推动农民持续增收、满足城乡消费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来,我部启动了田头市场示范点建设,目前,已经在河北、海南、云南等10省份支持建设了53个田头市场示范点,着重改善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标准,强化分等分级和商品化处理,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三是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复查认定工作。根据《农业部定点市场管理办法》相关要求,2018年4月,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查和定点市场复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农办市〔2018〕11号),指导各省对所属区域内批发市场进行复查。最终认定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745家市场为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通过定点市场认定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农产品信息采集系统,规范和引导全国批发市场建设。
三、关于加强农村物流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我部和财政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和涉农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推动涉农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长期性工程,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一是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多年来,我部通过发挥各级农广校的主体支撑作用,凝聚了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多种力量,推动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2014年,我部联合财政部以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全产业链培训,促进农民创业兴业。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90.9亿元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温馨提示: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