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河南省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000年七月三日
河南省旅游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文[2000]40号),设置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旅游局是主管全省旅游业的省政府直属机构。
一、职能调整
(一)不再保留对旅游外汇、旅游计划、旅游价格的管理职能。
(二)将实施旅游行业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行业工人技术等级考评的具体工作交由事业单位承担。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省旅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规划并监督实施;制定全省旅游行业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拟定省国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全省旅游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和重大促销活动,组织实施全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并拟定全省国内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培育和完善全省国内旅游市场;指导市地旅游工作。
(三)协助省发展计划部门审批国家、省下达的旅游业发展资金的投资立项工作;指导、监督全省重点旅游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负责全省旅游业利用外资和社会投资工作;负责本省旅游资源的调查和旅游统计工作。
(四)负责全省国际国内旅行社、旅游涉外星级饭店、旅游涉外车船公司、旅游定点单位以及其他经营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的审批、申报和管理工作;组织、参与全省旅游交通的协调及旅游安全、旅游保险和娱乐文化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服务质量。
(五)负责全省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及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和台湾地区旅游、特种旅游事务;负责本省旅游涉外事务,管理旅游签证;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六)监督、检查全省旅游行业经营单位的财务工作。
(七)组织全省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和旅游从业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工作;指导全省旅游院、校的业务工作。
(八)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省旅游局设5个职能处(室)。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9124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游中国、写中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委,大力推进国情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和部署,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推进国情教育“三进”。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制定《关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生教材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制度,切实推进国情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改变口号多于理念、概念多于实际的情况,加强大学生对祖国壮美河山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向往之情和游览之意。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实践育人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规定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各地各高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高校、政府、企业深入合作的实践育人工作新模式,大力推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形成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教学新局面。积极推进大学生走下课堂、走进社会,游览祖国河山、感受时代变化。特别是每年暑期,大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分赴文化景区、居民社区、革命圣地、名胜古迹等,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旅游写生等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仅2016年就有200多万名大学生参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活动。
三是鼓励研学旅行,促进知行合一。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研学旅行全面开展”,在《“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研学旅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综合素质教育范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品牌示范活动,北京市海淀区等成为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局鼓励旅游景区、景点在门票及服务项目上对大学生进行优惠,并连续七年在全国高校组织开展红色旅游校园行暨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暑期研学旅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连续三年开展“大学生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号召全国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研学旅游,了解和体会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文明旅游,活动参与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200所高校的2万余名大学生,举行线下签名活动近百场,吸引50多万名大学生签名支持。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一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文化育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要注重实践育人”等要求,制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方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创新计划”“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在制定的92个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中,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将“游中国、写中国”活动列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在高校打造学生喜闻乐见、深度参与的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繁荣校园文化交流。
二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
温馨提示: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