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6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95 篇 电子文献
  • 3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1 篇 文学
    • 5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47 篇 哲学
    • 47 篇 哲学
  • 29 篇 历史学
    • 28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军事学
    • 2 篇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理学

主题

  • 20 篇 中国
  • 19 篇 地点:中国
  • 18 篇 注释
  • 12 篇 儒家
  • 11 篇 先秦哲学
  • 11 篇 哲学、宗教
  • 10 篇 中国哲学
  • 9 篇 学科:注释
  • 7 篇 学科:选集
  • 7 篇 道家
  • 6 篇 历史故事
  • 6 篇 文学
  • 6 篇 译文
  • 6 篇 学科:通俗读物
  • 6 篇 年代:现代
  • 5 篇 汉语
  • 5 篇 古代史
  • 5 篇 古典诗歌
  • 5 篇 中国文学
  • 4 篇 章回小说

作者

  • 5 篇 杨伯峻
  • 3 篇 秋平
  • 3 篇 刘庆华译注
  • 2 篇 孟陶宁
  • 2 篇 李文娟译注
  • 2 篇 黄碧燕译注
  • 2 篇 杜玉俭
  • 2 篇 理雅各英
  • 2 篇 徐奇堂译注
  • 2 篇 王媛
  • 2 篇 吕不韦
  • 2 篇 杨伯峻译注
  • 2 篇 徐阳鸿译注
  • 2 篇 叶雄画
  • 2 篇 刘勰
  • 2 篇 刘美嫦译注
  • 2 篇 周振甫
  • 2 篇 NOT FOUND
  • 2 篇 李伟
  • 2 篇 无名氏

语言

  • 12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丛书名=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排序:
續古文觀止今譯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丛书
2003年
作者: 徐北文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三国演义人物画传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图文丛书
2002年
作者: 叶雄画 季永桂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它涉及了1000余个人物,塑造了各类典型的人物形象,本书介绍了其中一些人物。
来源: 评论
诗经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新著今译中国古典名著丛书
2002年
作者: 陈节注译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书收关雎、木瓜、生民、周南、召南、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等。
来源: 评论
中国蒙学精粹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陶金华 朱雪梅译注
本书包括:增广贤文、训蒙增广改本、重定增广、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等6部蒙学典籍。
来源: 评论
管子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李元燕 李文娟译注
本书收入十七篇,即:牧民、形势、权修、立政、五辅、宙合、枢言、法禁、大匡、小匡、霸形、戒、侈糜、任法、正世、内业、禁藏。
来源: 评论
孟子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杜玉俭 刘美嫦译注
本书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理论。
来源: 评论
战国策 下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屈进 胡建华译注
宋词最初继承晚唐五代绮靡婉约的文风,在男女的离愁别绪间倘恍徘徊。初期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还是沿着南唐词人的道路发展,创新意识不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题材得到扩大、内容得到充实、词牌得到丰富,宋词从此才显示出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荀子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潘嘉卓译注
本书体现了荀子的思想精髓,是孔孟儒家思想的延续。
来源: 评论
战国策 上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植俊峰译注
宋词最初继承晚唐五代绮靡婉约的文风,在男女的离愁别绪间倘恍徘徊。初期的词人如晏殊、欧阳修等,还是沿着南唐词人的道路发展,创新意识不强。柳永的出现,才使宋词的题材得到扩大、内容得到充实、词牌得到丰富,宋词从此才显示出自...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金刚经·坛经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2001年
作者: 邓宇英译注
本书是一部中国佛教典籍。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