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 篇 艺术学
    • 20 篇 美术学

主题

  • 14 篇 中国
  • 11 篇 碑帖
  • 6 篇 艺术
  • 6 篇 书法、篆刻
  • 5 篇 隶书
  • 4 篇 楷书
  • 4 篇 中国书法、篆刻
  • 4 篇 东汉时代
  • 3 篇 行书
  • 3 篇 唐代
  • 3 篇 法帖
  • 2 篇 汉代
  • 2 篇 东晋时代
  • 1 篇 北魏
  • 1 篇 古代
  • 1 篇 北宋
  • 1 篇 汉字
  • 1 篇 534
  • 1 篇 439
  • 1 篇 篆书

作者

  • 19 篇 何海林
  • 1 篇 刘宇恩

语言

  • 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丛书名=历代拓本精华"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历代拓本精华 黄庭坚书南浦题名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7年
作者: 刘宇恩编
黄庭坚(公元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黔州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黄庭坚书摩崖题名,落笔奇伟,苍劲有力,为黄书刻石真迹。曾国藩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1”。经近人方节袍收藏,有“方文松”印,拓墨...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石鼓文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2年
作者: 何海林编
本书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代书风,为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石鼓文刻于十座...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礼器碑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1年
作者: 何海林
本书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礼器碑》为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等。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西狭颂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1年
作者: 何海林编
本书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此为摩崖石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九成宫醴泉铭 李祺本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1年
作者: 何海林编
本书为“历代拓本精华”系列丛书之一,精选馆藏底本,为首次四色精印,并延请专家释文。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9 玄秘塔碑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0年
作者: 何海林编
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十八六五年》,宇诚悬,京兆华源《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他善章草,尤工楷书。初学王羲之,后遍临初唐名家书,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其笔力雄健,自成一家,世有「颜筋柳骨」之称。其传世作品以「玄秘塔...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6 九成醴泉铭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0年
作者: 何海林
唐贞观五年,太宗皇帝命令修复隋文帝之仁寿宫,改名九成宫。第二年,太宗帝避暑来到九成宫,在游览宫中台观时,偶然发现有一清泉。太宗帝万分欣喜,便令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此碑高二点四米多,...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8 颜勤礼碑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0年
作者: 何海林
颜真卿(公元七○九——七八五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后封鲁郡公,因有“颜平原”、“颜鲁公”之称。他精于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代宗师。“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 3 唐怀仁集字圣教序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0年
作者: 何海林
唐代玄奘取经归来,便始翻译经文。唐太宗新自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后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历代拓本精华·王献之尺牍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历代拓本精华
2010年
作者: 何海林编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舍令,人称“王大令”。幼时即学书法,初学父书,后又学张芝等人,少时即有盛名。其书进一步改变了汉魏古朴书风,有“破体”之称。书风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并以行草为着,与其父并称“二王”...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