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8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13 篇 电子文献
  • 6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管理学
    • 15 篇 公共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工商管理
  • 6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5 篇 工学
    • 5 篇 城乡规划学
    • 2 篇 建筑学
    • 1 篇 土木工程
    •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主题

  • 12 篇 研究
  • 4 篇 中国
  • 4 篇 南京市
  • 3 篇 城市
  • 2 篇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
  • 2 篇 政治、法律
  • 2 篇 城市建筑
  • 2 篇 中国政治
  • 2 篇 社区
  • 2 篇 城市空间
  • 1 篇 边缘群体
  • 1 篇 服务业
  • 1 篇 空间规划
  • 1 篇 发展战略
  • 1 篇 发展
  • 1 篇 居住问题
  • 1 篇 经济
  • 1 篇 城市建设
  • 1 篇 世界
  • 1 篇 政治社会学

作者

  • 7 篇 陈映芳
  • 2 篇 叶南客
  • 2 篇 陈如
  • 2 篇 唐启国
  • 2 篇 卫伟
  • 1 篇 周庆刚
  • 1 篇 朱未易
  • 1 篇 刘拥华
  • 1 篇 林拓
  • 1 篇 程茂吉
  • 1 篇 陈正奎
  • 1 篇 周岚
  • 1 篇 刘瑞翔
  • 1 篇 匡强
  • 1 篇 葛扬
  • 1 篇 李芸
  • 1 篇 苏则民
  • 1 篇 李娟
  • 1 篇 黄南
  • 1 篇 曾向东

语言

  • 1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丛书名=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丛书"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
2007年
作者: 叶南客 唐启国 刘瑞翔等
本书结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了南京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 评论
区域和谐与南京城市空间发展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h第二辑
2007年
作者: 曾向东 葛扬 陆玉龙 朱未易等
基于区域视角对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五章内容。主要阐述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及主要创新点,南京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选择...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现代城市的产业前沿:服务业创新与发展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9he xie she hui yu cheng shi xian dai hua yan jiu cong shuh第二辑
2007年
作者: 陈正奎
本书介绍了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一些前沿服务产业及其国内外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在相应领域的发展战略、建设思路和竞争对策。
来源: 评论
棚户区 记忆中的生活史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丛书
2006年
作者: 陈映芳
“棚户区”在近代以来的上海历史中,一直是规模庞大、形态独特的城市贫民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居住的主要是50年代中期以前自全国各地迁徙来沪的下层移民,也有小部分是原来即居住于此的“本地人”和50年代中期以后零星搬入的...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
棚户区:记忆中的生活史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丛书
2006年
作者: 陈映芳
来源: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图书 评论
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石 和谐社区的实践与理论创新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
2006年
作者: 陈如等
本书以南京等城市为个案,运用社会学、社区工作学等学科的基本理念、理论和方法,结合实际,就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社区稳定、社区服务、社区学习等问题,实证调查、比较分析和系统探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来源: 评论
城乡和谐发展的新探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南京  1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
2006年
作者: 陈如等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着眼点,立足于南京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就南京现代农业、郊区农民市民化、农村社区建设、村民自治等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来源: 评论
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态 循环·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论
收藏 引用
丛书名: 和谐社会城市现代研究丛书
2006年
作者: 叶南客 李芸 匡强等
本书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和谐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际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社会理论和城市生态学说,通过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社会经济的实证研究为典型案例,对当代中国的循环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以... 详细信息
来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