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百香果
炭疽病
可可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明确广西百香果炭疽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结合ITS、CAL和ApMat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引起广西百香果炭疽病的病原菌,并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典型症状的百香果炭疽病病斑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代表性菌株tg3b1,经形态学鉴定、多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鉴定该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theobromicola)。该病原菌菌丝在25~28℃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P<0.05,下同)。病原菌在pH为6.0时菌落直径最大,产孢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pH条件。病原菌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不敏感,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时产孢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光照条件。菌丝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直径最大,显著大于其他8种培养基,在OA、PD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多,均显著多于其他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时菌落直径最大,菌丝生长密厚;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时,其产孢量最多,显著多于除了乳糖以外的其他碳源条件。氮源为酵母粉时,其菌落直径最大,显著大于其他氮源;产孢量较多的氮源为甘氨酸、L-精氨酸,显著多于其他氮源。该病原菌菌丝致死条件为51℃处理10 min。【结论】可可炭疽菌(***)是广西百香果炭疽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条件:温度25~28℃,pH 6.0,光照无要求,培养基为PSA,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最佳产孢条件:温度25~28℃,pH 6.0,光照为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SA,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氮源为甘氨酸、L-精氨酸。该病原菌的致死条件为51℃处理10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