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条盖靴耳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驯化栽培
摘要:
【目的】对一株野生条盖靴耳菌株PMC666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并进行驯化栽培,为靴耳属食用菌的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吉林农业大学校园采集一株野生靴耳菌株PMC66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序列比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菌丝生长条件,开展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结果】野生菌株PMC666子实体呈贝壳状,菌盖直径1.5~2.5 cm,幼时为白色,而后逐渐变为淡肉粉色,边缘有明显条纹;菌肉白色,极薄,菌褶延生,幼时白色,而后逐渐变为土褐色;菌柄极小极短,实心;孢子印为棕褐色,上述形态学特征支持该菌株为条盖靴耳。野生菌株PMC666的ITS序列与选取的条盖靴耳模式标本序列相似度≥99.50%,并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形成同一谱系,支持该菌株为条盖靴耳。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该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5℃。选用粗木屑78%、麦麸20%、石灰1%、石膏1%为基质配方,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可成功出菇,发菌期为65~70 d。在(25±2)℃条件下,环境湿度控制在60%~80%,给予适当的散射光刺激,30~35 d后可形成原基。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适当提高湿度至85%~90%,经过7~10 d,子实体可长至成熟并采收,最终的生物学效率为6.2%。【结论】条盖靴耳菌株PMC666为中温型菌株,可进行人工栽培,适宜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区的春、秋季栽培。管理时需特别注意温湿度控制、光照条件、通风、病虫害防治及基质的营养和卫生,以确保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