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黄芪锈腐病
强壮土赤壳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敏感性
摘要:
黄芪锈腐病是2023年在山西省黄芪主产区新发现的一种根部病害,发病率约为10%。为明确黄芪锈腐病的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害样品中分离病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及EF1-α、Histone 3和β-tubulin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黄芪锈腐病的病原菌为强壮土赤壳(Ilyonectria robust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宜温度均为25℃;***在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孢量最高;菌丝生长最适pH为7~9、最适产孢p H为4;在9种供试培养基中,OA、PDA和Czapek有利于***菌丝生长,PDA培养基有利于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碳源均为蔗糖,最适氮源分别为尿素和硝酸钠;***菌丝致死温度为51℃处理10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对1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表明***菌丝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最高,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为0.0314 mg·L^(-1),其次为嘧菌酯和井冈霉素,其EC50值<1 mg·L^(-1),可作为生产中防治黄芪锈腐病的首选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