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摘要:
为研究不同地区的松球壳孢菌株(Sphaeropsis sapinea(Fr.)Pyk et sutton)H6和B2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差异,以形态不同的松球壳孢菌为试验材料,通过致病性测定、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测定、对常见农药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H6和B2侵染樟子松幼苗后,3 d后均开始发病,但菌株B2发病率和致死率显著高于H6;松球壳孢菌H6和B2最适生长条件存在差异,松球壳孢菌H6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最适pH为7,最适培养温度为25℃;菌株B2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粉,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全光照,最适pH为8,最适培养温度为30℃。两株病原菌在H_(2)O_(2)胁迫时,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现平稳外,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B2对H_(2)O_(2)反应更为激烈。菌株H6和B2对百菌清敏感性均下降,但菌株H6较菌株B2更为敏感;菌株H6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菌株B2对戊唑醇较敏感。两株松球壳孢菌在生理特性方面存在差异,最适生长条件不同,并且生长速度存在差异;两株病原菌对农药敏感性不同,且致病力存在差异,经H_(2)O_(2)胁迫处理后,菌株B2酶活反应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