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学 跨学科教学
摘要: 本研究核心目标是深入探究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教学方法.全面分析当前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际,明确跨学科教学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详细提出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跨学科教学策略,旨在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 跨学科实践 核心素养 生物学
摘要: 跨学科实践的探索不仅是理念提升的需要,也是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需要,同样也是避免理论知识碎片化、实际应用能力低、不能有效处理现实问题的需要.本文从"科学筹备,助力跨学科实践落实到位""实践开拓,助力跨学科实践有效推进""深度反思,助力跨学科实践增值"三个维度,积极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探究性 教学情境
摘要: 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习的核心要义,推动学生对生物学史历程有一个综合且条理分明的理解,这样一来能够辅助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进而提升学生在生物领域的学术水平.随着生物学新课程的进一步贯彻,教师得以构建相关场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此类教育策略中,将初中生物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实现探究性学习情境创设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关键词: 无缝克隆 限制性内切酶克隆 碱性磷酸酶基因 突变体 国家级一流课程
摘要: 无缝克隆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和高效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已经应用到了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等多个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一项适合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即利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碱性磷酸酶突变体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引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本文对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系统化探索,并着重分析了该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教学实践发现,该教改项目的实施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生物信息学技能、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为推进国家级一流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C1GALT1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衰老
摘要: 目的 探究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其对GB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C1GALT1在GBM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选择两种代表性的GBM细胞(U251和LN18),构建敲低C1GALT1的GBM细胞系并进行体外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C1GALT1对GB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 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0 1)。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01)。转录组测序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1GALT1参与到细胞衰老信号通路,敲低C1GALT1后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 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衰老增强GB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关键词: 耐高温 产朊假丝酵母 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该研究从工业废水中筛选出耐高温产朊假丝酵母A-1,评价并考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对该菌株进行了高温耐受性试验、脱氮试验以及耐酸、耐胆盐、耐盐、疏水性、自凝聚力、代谢物抑菌性评价等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耐受温度达到40 ℃,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耐盐、疏水性和自凝聚力, 菌株代谢物对哈维氏弧菌和解藻酸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该菌株具有较强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结论)该菌株在饲料工业和水处理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芍药 穿孔叶斑病 病原菌 Nothophoma quercina 生物学特性
摘要: 【目的】明确洛阳地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穿孔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科学防治芍药穿孔叶斑病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洛阳地区芍药穿孔叶斑病原菌进行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确定致病菌,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致病菌的鉴定,利用ITS序列与rpb2基因序列构建串联系统发育进化树。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伤口接种法测定病原菌的寄主范围。【结果】从洛阳地区芍药穿孔叶斑病典型病叶组织中共获得11株分离物,其中3株分离物S6、S8和S11对离体芍药和活体芍药叶片均具有强致病性,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S6、S8和S11均与Nothophoma quercina属同一分支,结合菌株的菌落、菌丝与分生孢子器的形态特征,将洛阳芍药穿孔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N. quercina。选择菌株S6为代表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和寄主范围测定,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PSA,最适产孢培养基为MEA;最适生长温度和产孢温度均为25 ℃;最适生长pH为9.0,最适产孢pH为4.0。寄主范围测定表明S6可感染芍药科芍药和牡丹(P. suffruticosa)。【结论】引起洛阳地区芍药穿孔叶斑病的病原菌为N. quercina。这是首次报道N. quercina可引起芍药穿孔叶斑病,为芍药穿孔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苦参 肿瘤 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摘要: 近年来,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研究逐渐成为关注热点。肿瘤免疫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通过对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炎症因子等成分进行调节,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苦参是一种药用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作用,能作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干扰细胞周期、调节肿瘤代谢重编程以及抑制血管生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苦参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苦参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作用和作用机制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马腺疫 马链球菌马亚种 基因敲除 弱毒菌株 疫苗
摘要: 马腺疫是规模化养驴场最主要的高发疫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驴产业的健康发展,疫苗接种是该病防制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目前尚没有该病的驴源菌株弱毒疫苗。本研究旨在为马腺疫弱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侯选菌株。本研究以驴源马链球菌马亚种野毒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将编码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的aroA基因以及编码链球菌溶血素S毒素原的sagA基因进行人工敲除,获得双基因缺失菌株并对其毒力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马链球菌马亚种双基因缺失菌株ΔsagA/aroA,其溶血性消失,连续培养60代后仍保持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电镜观察等分析发现其菌体形态与野毒株基本一致,生长速度显著慢于野毒株(P<0.000 1)。使用野毒株最小完全致死量的攻毒剂量1×105CFU/0.2mL进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证明双基因缺失株毒力下降明显。使用1×104CFU/0.2mL剂量的双基因缺失株进行免疫接种试验,ELISA抗体分析结果显示,接种后7 d抗体上升明显,在14和21 d时达到较高水平,试验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1)。本研究证实马链球菌马亚种双基因缺失菌株ΔsagA/aroA可作为马腺疫弱毒疫苗研发的侯选菌株开展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 双语教学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摘要: 对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设化学生物学双语课程的情况做一个基本介绍,包括教材选取、主要章节、课堂教学方式、作业布置的思路、双语教学里的课程思政、考核方法等,并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与可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