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桉黄卷蛾
生物学特性
不同虫态
发育历期
性别鉴定
摘要: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的差异。【结果】在(26±1)℃、光周期14L∶10D、光照度2000 lx条件下,桉黄卷蛾卵、幼虫、蛹、成虫的历期分别为(6.88±1.01)、(22.98±3.67)、(6.89±1.42)、(11.59±0.42)d,其中,幼虫共5龄,各龄期分别为(3.47±0.97)、(1.83±0.75)、(4.67±1.03)、(5.20±1.30)、(9.57±1.43)d。成虫羽化率为88.71%,交配后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块,每块平均87粒。桉黄卷蛾幼虫在4~5龄时出现肉眼可分辨的雌雄差异特征,其中,雄虫背部第5腹节有淡黄色“肾形”斑纹,为未发育成型的精巢。雄蛹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两侧各有一瘤状凸起,各腹节分节明显;雌蛹第8、9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第9、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成虫翅面颜色较深,有明显褐色斑纹,腹部纤细,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雌成虫翅面颜色较淡,腹部粗壮,前翅顶角外突,似钟形,前缘末端各有一束黑色鳞毛。【结论】明确了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成虫或4~5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可对其性别进行准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