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肠道菌群
胆汁酸
2型糖尿病
土壅木郁
抑木扶土
摘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性疾病。近年来,肠道菌群、胆汁酸和T2DM之间的关联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认为,脾胃属土,肝胆属木,脾土壅滞,土壅内热,影响肝木之疏泄;肝木郁结,气机氤氲,阻遏中焦,最终壅滞脾土,此乃“土壅木郁”之象。土壅与木郁互为因果,为消渴病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土壅不能运化水谷以滋养肝木,肝失濡养,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气郁化火伤阴,上灼肺津,中劫胃液,下耗肾水,诱发消渴。从现代医学及生物技术角度来讲,以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为切入点,阐释土壅木郁理论的科学内涵。肠道菌群失调是土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脾土壅滞,水谷不化,影响机体消化、免疫、脂质等方面,致使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是木郁的重要微观体现,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常,致使胆气郁滞,胆汁酸代谢分泌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通过影响T2DM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胆汁酸池组成等一系列变化来调节葡萄糖代谢和糖稳态进而影响糖尿病发展进程。因此,本文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轴角度探讨T2DM“土壅木郁”的生物学内涵,更好地阐释T2DM土壅木郁机制的科学性,为防治T2DM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