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纹沼螺
尾蚴
生物学特征
种类鉴定
摘要:
目的研究江西省纹沼螺吸虫类尾蚴及逸出特征,为吸虫类尾蚴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9—11月,从江西省信丰县某一鱼塘内分三次采集纹沼螺,采用尾蚴逸出法鉴定尾蚴感染情况;每天6:00—18:00,连续2 d,每间隔2 h在恒温状态下记录纹沼螺中尾蚴溢出数量,显微镜下观察溢出尾蚴形态特征。分别提取不同尾蚴DNA,采用PCR法扩增吸虫尾蚴内转录间隔区2(ITS2),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序列经Blast比对,以华支睾吸虫为外群,使用MEGA 7.0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基于ITS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确定逸出尾蚴种类。结果共采集纹沼螺1982只,逸出2种尾蚴,总阳性率为1.21%(24/1982)。尾蚴a呈纺锤形,前端钝圆,后端略尖,该尾蚴在8∶00—12∶00无尾蚴逸出,12∶00后少量逸出,逸出率在16∶00后逐渐增高,18∶00达到峰值,且18∶00—次日6∶00大量逸出;尾蚴b分体、尾两部分,尾部长于体部,末端分叉,活动时呈“人”或“Y”字形。8∶00—12∶00尾蚴逸出率逐渐增高,12∶00达到峰值,12∶00之后逐渐回落,16∶00后几乎无尾蚴逸出,夜间不逸出,该尾蚴逸出率可能与光照有关。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尾蚴a ITS2基因与Lecithodendrium linstowi ITS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2.43%。尾蚴b ITS2基因与Holostepha⁃nus dubinini ITS2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9.35%。结论江西省纹沼螺可感染不同种类尾蚴,不同尾蚴的逸出规律及生物学特征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分子生物学结果分析尾蚴a可能为枝腺属吸虫,尾蚴b可能为日本全冠吸虫。通过了解尾蚴的生物学特征,对不同种类尾蚴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吸虫防控具有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