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细菌素
屎肠球菌F11.1G
生物学特性
替抗
摘要:
【背景】随着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逐渐破坏动物健康与生态环境。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威胁,多国禁止把抗生素作为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益生菌的替代使用应运而生。【目的】对产细菌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F11.1G的生物学特性作全面分析,以保证该菌株在生产中的合理及安全应用。【方法】通过热稳定性试验、耐酸试验和耐胆盐试验测定其耐热、耐酸和耐胆盐性能;通过药敏试验探究其耐受药物能力;通过表面疏水性试验、自凝聚性试验间接探究其对细胞的黏附能力;通过蛋白酶耐受试验研究其在蛋白酶作用下活性作用的强弱。【结果】屎肠球菌F11.1G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在110℃条件下仍然能够发挥抑菌作用,而最佳生长温度为37℃。当pH 5.9时,菌株生长情况较好且存活率最高,随着pH的降低,其生长受到抑制,当pH值降低为1.8时,菌株仍可生长,但存活率仅有9%。胆盐浓度在0.10%时存活率达140.0%,胆盐浓度在0.15%时,存活率达126.6%,而胆盐浓度在0.20%时,存活率为96.6%;菌株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制霉菌素、甲氧苄啶、阿奇霉素和卡那霉素耐受;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替考拉宁、克拉霉素和呋喃妥因高度敏感。菌株F11.1G对正己烷、二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的疏水率分别为84.29%、25.75%、31.26%和15.08%。菌株F11.1G在3、6、9、12、15和18 h的自凝聚率分别为51%、54%、76%、80%、83%和84%。在蛋白酶K作用下,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5 mm和11.28 mm,抑菌率下降幅度分别为52%和58%,而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未产生抑菌圈,抑菌效果几乎完全丧失。【结论】屎肠球菌F11.1G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能力,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诺氟沙星、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16种药物耐受,对正己烷有较高的疏水率且自凝聚性良好,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证明该抑菌物质为蛋白类或肽类,为微生态制剂的安全应用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