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gD蛋白
可溶性原核表达
生物学活性
摘要:
为筛选有助于伪狂犬病病毒(PRV)gD蛋白可溶性表达的标签,并检测其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RV gD基因后,分别连接携带MBP、SUMO、NusA和GST 4个不同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1b-MBP-gD、pET21b-SUMO-gD、pET21b-NusA-gD和pET21b-GST-gD。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采用IPTG诱导后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筛选可溶性表达效果最好的标签。结果显示,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均获得852 bp的目的条带与各自的载体条带,均与预期相符,进一步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基因序列与密码子优化后的PRV gD基因序列一致。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MBP标签融合gD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最大,GST标签次之,SUMO标签和NusA标签融合的gD蛋白则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因此,选用重组MBP-gD蛋白(rMBP-gD)做后续鉴定。将rMBP-gD经Ni-NTA柱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检测其反应原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该重组蛋白与PK15细胞的结合;将该重组蛋白与PRV-GFP共孵育PK15细胞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竞争结合PK15细胞,从而抑制PRV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rMBP-gD具有反应原性,且可以结合PK15细胞,rMBP-gD蛋白可竞争结合PK15细胞抑制PRV的感染。上述结果首次证实,可溶性原核表达的rMBP-gD表达效果好,且具有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PR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