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骨折端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机械振动
骨重建
骨密度
破骨细胞
摘要:
骨重建是紧密耦合的动态过程,伴随破骨细胞去除劳损旧骨,成骨细胞形成新生骨骼。低载荷机械振动(LMHFV,通常频率为32~37 Hz,重力加速度0.2~0.3 g)促进成骨,其对抗骨质疏松的观点已得到的认可,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细胞及信号通路层面,对于细胞如何感知不同类型LMHFV,如何发生力-化转导,以及细胞内蛋白质修饰的机制仍研究甚少。LMHFV可以加速骨重建,促进骨折愈合,对抗废用性骨质疏松。2001年纽约大学Clinton Rubin教授发现LMHFV可以对抗太空旅行中低重力产生的骨丢失。我们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对力学刺激具有“敏感疲劳”的特点,为探索更加有效的加载方式,我们提出:间歇性LMHFV可能是对抗骨质疏松,改善骨重建的最有效方式。首先,我们研制LMHFV细胞加载装置,保证机械力可均匀作用于每个细胞。之后开展持续与间歇LMHFV对抗骨质疏松的研究:(1)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给予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分别进行持续和间歇LMHFV,发现间歇7 d的振动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成骨蛋白表达。(2)老年废用引起的骨质疏松:我们选用尾部悬吊的大鼠,随机分为持续和间歇LMHFV,结果表明,间歇7 d振动效果最佳,显著促进骨生成,提升骨骼力学性能。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我们针对153名志愿者进行为期4周的间歇LMHFV试验,结果表明,LMHFV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对抗骨质疏松的骨量减少。根据以上研究,我们开展了LMHFV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小尾寒羊跖骨骨折模型,垂直于骨折部位施加持续与间歇的LMHFV,采集骨组织样本进行宏观、微观、纳观形态结构观测及生物力学实验,实验表明:间歇7天的机械振动组成骨效应最为活跃,且骨折远近端内外骨痂的机械性能增加,骨折愈合加速。之后对骨折端进行仿真模拟和力学测试,发现LMHFV可明显减慢骨丢失进程,加速骨折愈合。之后,我们开展LMHFV对抗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引起骨质疏松的研究。(1)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力-化转导受阻,初级纤毛缩短,PI3K/AKT通路受抑,细胞分化和矿化受抑;除此以外,破骨细胞成熟加速,迁移速率增加,骨吸收区域扩大。施加LMHFV后,原子力显微镜:骨密度提升,模型鼠微观形貌特征向细小矿物颗粒转变。(2)高脂环境下成骨细胞凋亡增加,成骨分化、矿化明显减少,模型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ITGβ1-FAK/PI3K/AKT激活,促进细胞矿化及成熟,减少凋亡,提升成骨相关蛋白表达。(3)高糖合并高脂的环境下,电镜显示:成骨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内膜断裂,模型鼠骨密度及弹性模量下降,转录组学测序发现,该环境下成骨细胞凋亡与铁死亡相关,XCT/GPX4通路受抑;间歇LMHFV后,成骨细胞线粒体损伤减少,成骨蛋白表达增多,模型鼠股骨表现出更佳的力学性能,Micro-CT:骨小梁数目及骨密度增加。此外,LMHFV不但改善骨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还具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帮助恢复体重。未来,我们将探讨初级纤毛与力学感受器的串扰,探讨LMHFV最佳条件、初级纤毛的形态结构,促进生物力学更好服务于健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