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茉莉炭疽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摘要:
旨在探究首次从花生茎中分离出茉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jasminigenum)的生物学特性。通过三点接种法,经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分别用乳酸酚棉蓝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提取分离真菌DNA,用PCR方法扩增ITS区并测序,比对该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将孢子悬液以5×10^(7) CFU·mL^(-1)剂量感染昆明小鼠,并观察小鼠的临床症状、血清生化指标和剖检病变。用K-B纸片法探究其耐药表型。结果显示,分离株分生孢子长29.6μm±0.87μm,呈月牙形;菌丝透明无性,有隔和分枝,无刚毛;附着孢呈棍棒状或者卵球形。PCR扩增得到该菌ITS区序列长度为586 bp,序列提交GenBank(OR472966)。根据形态学结合ITS区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分离株为茉莉炭疽菌,命名为SLY01。用SLY01菌株攻毒小鼠14 d后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器指数显著下降(P<0.05),并从感染小鼠体内再次分离鉴定出茉莉炭疽菌。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肺泡壁水肿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出现大面积颗粒变性,肝小叶内见出血和肝细胞坏死;肾可见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变性。药敏试验显示,SLY01菌株对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耐药,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中度敏感。本研究分离鉴定得到茉莉炭疽菌,感染小鼠主要损伤靶器官为肝、肺,并且对多种药物耐药。这为进一步研究茉莉炭疽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