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伪结核棒状杆菌
山羊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系统进化分析
摘要:
为明确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病料中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Cp)感染情况及其生物学特征,对山羊体表脓肿样本进行Cp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耐药基因检测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40份样本中分离到23株Cp,分离率达57.5%。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Cp分离菌均携带pld、FagA、FagB、OppB、OppD、OppF、SodC、SpaC、pknG、NanH、sigE和cp40基因。药敏试验显示,所分离Cp对头孢拉定、丁胺卡那和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达95.65%(22/23),其次为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1.30%(21/23),但对呋喃唑酮100%耐药,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为82.61%(19/23)。Cp分离菌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和广谱A类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 TEM-116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4.35%。对所有Cp的fusA进行测序并获得GenBank登录号ON969140-ON96916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分离的Cp均聚类到羊生物型(biotype ovis)。本研究证实Cp是引起重庆和贵州部分羊场发生体表淋巴结脓肿的主要病原,并明确其部分生物学特性,为防控该病原提供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