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蚊虫生态学
抗药性
监测
聊城市
摘要:
目的分析聊城市2020—2022年媒介蚊虫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和抗药性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蚊虫防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在东阿、茌平2个国家级监测点用诱蚊灯和双层叠帐法开展成蚊监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虫抗药性监测采用浸渍法检测。成蚊监测时间为3—11月,幼蚊为5—10月。结果2020—2022年共布放诱蚊灯816台次,捕获成蚊4717只,平均密度为5.78只(/灯·夜)。其中淡色库蚊4232只,占全部蚊虫数量的89.72%;其次为中华按蚊15只,占0.32%;白纹伊蚊10只,占0.21%;其他蚊种460只,占9.75%。不同生境蚊虫密度农村高于城市,牲畜棚>公园>医院>农户>居民区。5月开始监测到成蚊,活动高峰出现在6—8月。双层叠帐法捕获蚊种均为白纹伊蚊,帐诱指数平均为2.99只(/顶·h),白纹伊蚊活动集中在6—9月。5—10月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平均为15.95,高峰出现在7月,8月以后逐渐下降。抗药性监测发现,聊城市淡色库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双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均为低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结论聊城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蚊活动高峰均集中在7—9月,呈明显的季节消长趋势,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风险。淡色库蚊对部分杀虫剂呈现抗性,应及时采取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