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市生态学
城市近郊
少数民族村寨
绿色发展
摘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各民族频繁交往、和平共处。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生产生活实践中,保护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和风格各异的文化。但近年来在城市化的影响下,特别是城市近郊的少数民族村寨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造成少数民族文化主体丧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现象。石头苗寨位于贵阳市东北郊,坐落于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距市中心15公里。石头苗寨是苗族同胞世代聚居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习俗保护的比较完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苗族村寨。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石头苗寨原有的土地不断被征用,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民族文化也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如今的石头苗寨已没有了昔日苗族村寨的光景。石头苗寨现在已然是一个典型的被淹没在城市化浪潮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因此,用城市生态学的视域去研究石头苗寨的绿色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城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到现在其历史还不足50年。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其中的复合生态系统学派,他们把城市当成一个复合的系统来进行理解。他们认为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的不同层次,各组分间相生相克的这种复杂关系。不仅仅是对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而更是把城市当做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考虑。城市生态学的这些观点,为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城市生态学的城市认知三观,即生命观、整体观和动态观。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三式,即Ecology in Urban,Ecology of Urban和Ecology for Urban的研究范式。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三法,即看法,想法,做法。对城市近郊的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以贵阳市近郊的石头苗寨为研究对象,对石头苗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获得了丰富的田野资料。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石头苗寨的现状,系统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石头苗寨的自然生态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社会正经历着变迁。并对以上现实情况和案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应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得出以下结论: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要“乡村城市化”与“城市乡村化”互动共建;人与自然要平等互动,“互为环境”;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要“美美与共”;城市化与社会发展应相互促进“共赢共荣”;建立社会、政府与企业多元一体的生态体系等。最终在此思路的指导下,设计出石头苗寨绿色发展的概念性规划方案,试图找到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合理化道路,为正在淹没在城市化之中的城市近郊的少数民族传统村寨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用城市生态学的视角,贯彻互为环境的思想。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充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尽可能地显示出丰富多彩的特性,防止同一化、同质化。努力做到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宁可建设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以保护环境带动建设、带动开发、带动旅游、带动宜居。打造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完善、民族文化发展的美丽村寨。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城乡优势,创建美丽城镇建设。要用城市生态学的视野和观念来看待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过程,用“互为环境”的理念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主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主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城市近郊少数民族村寨绿色发展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的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