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恩施土家摆手舞
民族传统体育
保护与传承
摘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得各民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依旧焕发出生机活力,对加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基,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法律为保障,用政策作支撑,大力开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恩施土家摆手舞于2008年正式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土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它一直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和促进恩施地区和谐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但伴随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恩施土家摆手舞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显现出诸多问题,文化生态结构逐渐失衡。基于此背景,本文借助文化生态学研究理论,试图构建恩施土家摆手舞保护与传承文化生态系统,同时以文化认同为价值观念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全方位对恩施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究。文化生态学理论认为文化与环境之间存在双边互动关系,环境影响文化的生成、演变和发展,同时文化也反作用于环境。从文化认同调查结果可得出,恩施土家摆手舞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整体认同情况较好,但细化文化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价值三个维度却发现其认同程度仍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本文充分结合摆手舞自身特点,以文化生态系统为理论基础,探索恩施土家摆手舞文化内涵与所在环境的共存关系,分别从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社会组织四个层面对摆手舞在恩施地区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文化生态学分析。由此也探索出恩施土家摆手舞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境,主要分为以下五点:(一)摆手舞原始生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脆弱;(二)摆手舞保护与传承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体系;(三)摆手舞宣传渠道较窄,民间传承欠缺;(四)摆手舞原生态特征缺失,创新传承“变味”;(五)摆手舞保护机制不健全,传承体系断层。针对上述困境危机,结合文化生态系统四个层面分别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保障恩施摆手舞高质量、持续性发展,其对策主要包括(一)注重绿色发展,开发摆手舞文化生态保护区;(二)融合现代科技,提升摆手舞文化传承影响力;(三)发展社会经济,延伸摆手舞文化产业链条;(四)协同社会组织,创新摆手舞保护与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