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生态学
克蔑语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摘要:
克蔑语是我国布朗族克蔑人所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德昂语支,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周边的四个村寨,现有母语者仅900多人,是一种濒危语言,未见关于其语言使用情况的系统研究。
语言生态学作为研究特定语言与其所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旨在探究影响或削弱语言功能的环境因素。本文从语言生态学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头曼咪村克蔑人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域和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同时使用配对变语法对语言态度作了进一步研究,借助SPSS26.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全面展示了克蔑语的使用现状,并结合克蔑语的内、外生态环境,深入剖析影响克蔑语语言使用的生态因素及动因。
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克蔑语的使用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克蔑人母语能力较强,但在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母语能力显著降低,部分人出现了母语转用现象,代际传承断层问题日益凸显;(2)克蔑语语言使用频率较高,但使用域逐渐缩小至内部语域;(3)克蔑人对母语持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但在社会地位、使用价值及语言发展方面的认知态度较为消极。其次,影响克蔑语语言使用的原因涉及多种生态因素。从内生态环境看,尽管克蔑语在语音、词汇方面受傣语和汉语语言接触的影响,但其语言系统仍保持内在稳定性,是维持克蔑语语言使用的原因之一。从外生态环境看,(1)影响克蔑语语言使用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和文化因素,如相对偏僻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的客观条件、紧密的族群聚居模式、良好的家庭母语环境、强烈的族群认同感以及丰富的宗教和民族文化活动等;(2)影响克蔑语语言使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母语人口数量过少、社会流动加剧、乡村旅游开发以及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等社会因素。
以上从语言生态学视角对克蔑语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的成果,也有助于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对维护人类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文生态体系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