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太古代晚期
冀东柳江地区
锆石U-Pb年代学
Sr—Nd同位素
I型花岗岩
摘要:
冀东柳江地区广泛发育新太古代花岗岩,是解决研究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因此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等对柳江地区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旨在确定其成因及大地构造意义。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石形成年龄为(2559±25)Ma,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例如: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例如:Nb、Ta、Ti),具有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配分模式,Eu异常不明显;[n(87Sr)/n(86Sr)]i为0.701172~0.701412,[n(143Nd)/n(144Nd)]i值为0.509341~0.509375,εNd(t)值为0.4~1.1的特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本次研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典型的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岩过程中存在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的岛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