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乌梅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摘要: 通过查阅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资料,系统地归纳总结了乌梅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乌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又采用Cytoscape 3.10.1软件对乌梅的炮制方法、收载典籍和主流炮制品等相关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为乌梅炮制的传承与现代研究的发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历代本草对乌梅主要炮制方法记载有16种,有净制去核、制炭和醋制法等,部分炮制方法沿用至今。《中国药典》(2020版)和地方炮制规范中收载的乌梅主流炮制品有乌梅肉、乌梅炭及醋制乌梅等。现代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乌梅的有机酸类、挥发性成分和鞣质等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乌梅炮制品药理作用有抑菌、涩肠止泻、止血等,但炮制药理研究中含量变化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研究有待深入。
关键词: "守恒法" 高中化学 解题策略
摘要: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守恒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所谓守恒法就是通过分析和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从系统整体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过程,寻找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得出 正确的结论.运用守恒法解题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本文主要以"守恒法"为研究对象,对高中化学解题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以此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地梢瓜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现代应用
摘要: 特色蒙药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 Schum.)在蒙医药和中医药体系中均有应用记载。广泛应用于民间药方,在蒙医药体系下地梢瓜具有清协日,止泻的作用。中医则认为地梢瓜长于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活血通经,益气,通乳等。地梢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医用及食用史。现代研究发现地梢瓜含有三萜类、黄酮类、甾体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止泻,抗炎,镇痛等多种药理学活性。本文对地梢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基于地梢瓜所含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对地梢瓜传统作用物质基础以及可能存在药理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地梢瓜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推进地梢瓜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苁蓉 塞内加尔肉苁蓉 肯尼亚 物种鉴定 DNA条形码 含量测定
摘要: 本文采用植物形态学、组织学及DNA条形码技术对肯尼亚野生肉苁蓉进行物种鉴定,利用HPLC方法对肯尼亚野生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糖醇和甜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进行肉苁蓉指纹图谱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肯尼亚野生肉苁蓉为塞内加尔肉苁蓉Cistanche senegalensis(Reut.) Beck。其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及2′-乙酰毛蕊花糖苷等活性成分的含量低于国产管花肉苁蓉,高于国产荒漠肉苁蓉;甜菜碱的含量与国产荒漠肉苁蓉相近,但却不含有葡萄糖;指纹图谱特征与管花肉苁蓉更为相似。本研究为肯尼亚肉苁蓉资源保护及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 探究方法 问题解决 创新思维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方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化学实验技巧、化学实验分析与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化学实验技能与应用展望,强调实验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望化学实验技能在未来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潜力.
关键词: 化学风化 物源 碰撞型背景 夏里组 羌塘坳陷
摘要: 北羌塘坳陷中侏罗世夏里组沉积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退,发育大量含膏碎屑岩沉积。本研究以北羌塘坳陷胜利河西剖面和羌科1井夏里组碎屑岩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分析其物源区化学风化强度、沉积物源属性及大地构造背景,明确其对侏罗纪盆地演化及成盐响应的意义。结果表明:(1)研究区夏里组碎屑岩化学风化指数(CIA)受颗粒大小与分选性影响较大,且基本不受沉积旋回的影响,故泥页岩样品的CIA值能够较真实地反映物源区的化学风化强度。羌科1井夏里组泥页岩具有波动较大的CIA值(60~77),其基本不受钾交代作用影响,表明羌科1井物源区总体上经历了中等—弱的化学风化作用。胜利河西剖面夏里组泥页岩样品的CIA值受钾交代作用影响较大,经钾校正后的泥页岩样品CIA值(CIAcorr)为80~85,表明胜利河西剖面物源区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2)依据La/Th-Hf、Co/Th-La/Sc、La/Yb-ΣREE及A-CN-K等判别图解,结合显著的Eu负异常,推测夏里组物源主要来自长英质岩石。其中,北羌塘坳陷西部胜利河和中部羌科1井地区夏里组碎屑岩主体形成于碰撞型构造背景,而东部沱沱河地区夏里组主体形成于岛弧构造背景,这一结论与北羌塘坳陷侏罗纪中期的构造体制一致,即侏罗纪中期北羌塘中、西部为陆内弱挤压前陆盆地,而东部可能为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诱发的弧后前陆盆地。(3)侏罗纪早、中期北羌塘地区多期次海侵—海退、相对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及局限的古地理条件为夏里组膏盐岩形成奠定了有利条件。
摘要: 提高高中学生化学解题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化学知识体系庞大,概念之间关联密切,学生常常对如何有效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感到困难.下面将通过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提出针对性的解题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 化学科目试卷结构 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长为75分钟,卷面满分100分.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4~150,每题3分,共42~45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55~58分.
摘要: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做好进阶教学,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提高其解题的灵活性. 一、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的进阶教学建立在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上.授课中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做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汇总,搞清楚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通过解答相关习题,进一步夯实所学,提高应用基础知识的灵活性.
关键词: 水化学 同位素 补给来源 那棱格勒河
摘要: 本研究选取柴达木盆地最大径流区那棱格勒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水文地球化学图解和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对42组水样和17组降水样品开展水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系统探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盐湖卤水系统循环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水化学特征差异显著。河水与地下水以Cl-Na、Cl·HCO3-Na和Cl·SO4-Na型为主,TDS值分别为411~861 mg/L和346~1 888 mg/L;盐湖卤水则以Cl-Na、Cl-Mg和Cl-Na·Mg型为主,TDS值高达3 053~167 669 mg/L,显示出盐湖卤水在化学组成上的极端富集特征。(2)水循环补给关系明确。大气降水受蒸发与水汽再循环作用的叠加影响,南部山区降水为河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通过河水入渗补给形成连续的水文循环;尾闾盐湖因强蒸发作用发生显著的“氧漂移”现象,揭示了干旱区盐湖卤水形成的极端环境驱动机制。(3)离子来源解析清晰。河水与地下水的离子组分主要受硅酸盐岩溶解控制,Na+主要来源于岩盐和芒硝溶解;Cl-和SO42-则受岩盐与硫酸盐矿物溶解影响;河水中正向阳离子交换与地下水中逆向阳离子交换的差异进一步反映了水-岩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本研究通过多源水体的系统对比与成因解析,创新性地结合水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揭示了干旱区极端环境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内在规律,为同类流域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