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机无机配施
稻麦轮作
化学计量比
土壤磷组分
摘要:
针对稻麦轮作系统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下作物-土壤-微生物养分化学计量比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基于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宜兴基地有机肥等养分替代5年定位试验,选取不施磷肥(CK)、常量施化学磷肥(CF)、有机肥替代30%化学磷肥(TM)、有机肥替代50%化学磷肥(FM)以及有机肥替代100%化学磷肥(HM)5个处理,探究等氮磷钾养分投入下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作物-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比及磷有效性的影响。五年十季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的籽粒、秸秆产量以及全碳、全氮、全磷养分化学计量比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M、FM、HM处理下土壤有效态化学计量比,包括可溶性有机碳∶有效氮、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磷、有效氮∶有效磷范围分别为7.08~7.39、23.1~26.8、3.59~4.06。与CF处理相比,TM、FM和HM处理的土壤全量养分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差异,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磷组分(增幅为49.7%~58.2%,以中等活性有机磷NaOH-Po为主);同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分别增加14.3%~61.1%、4.37%~36.2%和46.4%~50.8%。各处理下土壤MBC∶MBN为11.6~14.5,MBC∶MBP为68.3~106,MBN∶MBP为5.32~7.32。TM和FM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化学计量比EEA(C∶N),但对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平衡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有机肥等养分替代30%化肥在维持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研究表明,科学调控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于优化土壤养分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