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伟晶岩
磷灰石
稀有金属
越城岭
成矿潜力
摘要:
桂东北越城岭地区发育2000多条伟晶岩脉,是开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有关区内伟晶岩的成岩演化机制及成矿潜力仍不清楚。基于磷灰石矿物成分记录了岩浆源区性质、岩浆演化和热液流体活动等地质作用重要信息,本文选取桂东北越城岭大源–小源地区伟晶岩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磷灰石微区原位分析探讨伟晶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EPMA分析显示,磷灰石F含量(3.22%~6.43%)高、Cl(低于检测线)、FeO(<0.34%)、MnO(<0.32%)、SiO_(2)含量(<0.97%)低,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的氟磷灰石。LA-ICP-MS分析显示,随着Eu/Eu^(*)值增高,Ce/Ce^(*)值未有明显变化,表明磷灰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磷灰石的(La/Yb)N、(Sm/Yb)N值和Sr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较低的Sr含量和强烈的Eu负异常,说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长石→磷灰石→褐帘石和独居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磷灰石的Ce/Pb和Th/U值呈负相关关系,Nb/Ta(0~21.2)和Zr/Hf值(0~37.1)较低,且在磷灰石边缘发育次生的稀土矿物(如褐帘石和独居石等),表明岩浆演化后期遭受了热液流体交代作用,促使磷灰石溶解–再沉淀形成新的含稀土矿物。研究表明,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后期又遭受了热液叠加活动,结合野外勘查,表明研究区伟晶岩具有一定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然而,磷灰石形成于还原环境,又呈现弱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判别伟晶岩成富矿的这两指标似乎不太乐观,其成矿潜力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