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白菜
间作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计量特征
摘要:
探究白菜大蒜间作下土壤养分含量和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的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为白菜高效生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以春秋帝王白菜和肇州白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白菜单作(CK)、白菜大蒜塑料膜隔根间作(SM)、白菜大蒜尼龙网隔根间作(NW)、白菜大蒜不分隔间作(BF),测定土壤的养分性质和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LP)4种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并计算矢量长度和角度用于指示微生物的资源限制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BF处理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速效磷(AP)含量,分别提高10.51%~21.21%、24.51%~266.07%、35.71%~102.86%和18.88%~154.17%,间作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情况,提高土壤肥力。与CK相比,NW和BF处理能够显著提高NAG和ALP活性,NAG活性分别提高17.54%~104.58%和48.04%~159.05%,ALP活性分别提高9.60%~31.55%和20.67%~48.32%。通过计算酶化学计量比,与NW和BF处理相比,CK和SM处理矢量长度和角度显著增加,盆栽土壤主要受微生物碳磷共同限制。与CK相比,NW和BF处理下碳磷限制程度减缓。单一作物种植易使土壤微生物面临的碳、磷限制加剧;不分隔间作能够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增加土壤ALP活性,有效缓解微生物资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