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热
肝病
中医学
民族医学
证病辨析
摘要:
“肝热”作为中国各传统医学治疗阶段的核心病机之一,贯穿肝病不同阶段,但在各医学(中医学、藏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族医学、傣族医学、瑶族医学等)中对肝热的认识都未有统一的定论,对其的含义阐释存在同名异义、混淆挪用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和临床应用。通过对“肝热”的溯源和辨析,中医学之“肝热”因作息无序、饮食失常、内伤七情等因素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肝经郁热化火;藏族医学之“肝热”因肝本性为热,内藏邪热,激发赤巴热毒,日久而成;蒙医学之“肝热”因饮食作息失常致希拉偏盛蕴结于肝而病;此三者病因上均与饮食、作息、外邪、情志等因素相关,病机上均与体内气机失调、脏腑代谢功能紊乱有关,临床症状上均有肝区疼痛、目黄身黄、发热口苦、纳呆食少等症状,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上以清热为主,解毒为辅。其他民族医学,如维吾尔族医学、傣族医学、瑶族医学、苗族医学、畲族医学等均未有明确“肝热”论述,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诊治不成体系,多以单药或验方为主。该文从对我国现有文献信息数据库“肝热”文献的系统追溯、挖掘归纳及分析整理,以证为纲,以病为目,厘清了我国传统医学对“肝热”的病机异同,明晰了肝热与肝病的证病关联和证治现状,为肝病临床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证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