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协商民主
民族村落
乡村治理
文化认同
摘要:
调研发现,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里村自2017年创建“协商议事工作室”,协商民主实践初见成效,但传统村民组织历经多次调整后,乡土共同体意识的流散,壮、汉、瑶分族聚居后的空间固化,村落“治权”系统中党员数量偏低,村民个体政治参与差异化等问题,仍是多民族居住村落政治民主化的结构性障碍。因此,亟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重塑族群及现代个体的主体性,增强村民的政治意识和组织归属感;实施有效的空间治理,重建民族互嵌型居住空间关系和跨屯峒民族融合组织,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调整红色文化再生产策略,整合多民族各自保留的革命记忆,增强文化认同,推动文化的多元共生。这些问题及举措共同彰显出我国村落协商民主良性实践的一般进程——主体(参与建构村落共同体的不同族群具有独特的传统、语言和社会组织)、空间(村落中多民族处于共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结构为民主实践创造独特的环境)、文化(族群共享和独有的历史记忆在塑造身份、治理社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三维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