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标志物 免疫组化 种族 准确性
摘要: 目的 探究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区分腺癌与鳞癌的免疫组化标志物TTF-1、Napsin-A、P63、P40和Ki-67在汉、维吾尔及哈萨克族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研究收集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伊犁州友谊医院就诊并确诊为初治NSCLC的汉、维吾尔及哈萨克族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对获取的活检肺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后,结果经χ2分析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以探究肺腺癌及肺鳞癌的免疫组化标志物TTF-1、Napsin-A、P63、P40以及Ki-67是否在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患者之间存在差异,以及各个标记物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纳入NSCLC患者共263例,男性166例,女性97例,维吾尔族63例,哈萨克族45例,汉族155例,年龄中位数是65岁(42~81岁),鳞癌97例,腺癌166例。各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Ki-67、Napsin-A、P63和P40的表达水平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psin-A、P63以及P40的表达在民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Napsin-A、P63以及P40 4种标记物在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资料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然而,TTF-1、Ki-67、Napsin-A、P63、P40在患者的年龄资料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价值方面,TTF-l和Ki-67诊断肺腺癌的特异性基本一致,但TTF-l的诊断敏感性较高。Napsin-A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较差。P40诊断肺鳞癌的特异性均较高,但其诊断敏感性也较差。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TTF-1诊断肺腺癌的准确性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而Napsin-A和Ki-67的诊断准确性相近,AUC分别为0.785和0.778。P40和p63诊断肺鳞癌准确性均较高,AUC分别为0.848和0.833。结论 Napsin-A、P63以及P40这3种标记物在所研究的种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F-1诊断肺腺癌的准确性最高;Napsin-A诊断肺腺癌的敏感性最高。
关键词: 虚拟仿真教学 教学现状 民族学校 实验教学
摘要: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虚拟仿真教学为理科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该文通过对四川省三州民族地区26所学校的理科实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实验教学效果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对虚拟仿真教学的应用和态度方面,研究发现整体应用度并不高,但教师表现出强烈的应用意愿。基于虚拟仿真教学的特点和实验调查的结果,该文提出在该地区推进虚拟仿真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舞台剧音乐 图瓦 呼麦 马头琴
摘要: 现代舞台剧音乐的形态,多元化、民族化,大量地使用西方音乐,包括交响乐、爵士乐、轻音乐、汉斯季默风格的电影音乐。然而,民族音乐也是舞台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充分体现民族性和地域性。中西音乐的融合,完美地提升了中国舞台剧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舞台剧的内容,使中国舞台剧更好地走向世界。
摘要: 本文在叙述保义镇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对绘制龙灯、迎龙点睛和舞龙狂欢的仪式过程进行深描,探究该仪式的社会功用,为其他地区提供以文振乡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语言类型学 民族语言 格范畴 语义角色 语义地图
摘要: 跨语言看,格范畴对于不同语义角色存在多样化的编码策略。本文在类型学视野下,尝试统计中国境内民族语言格范畴的形态编码类型,并在归纳其编码特点的基础上借助语义地图模型构拟不同语义角色之间的概念关联。考察发现,中国境内民族语言的格范畴编码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与不平衡性相结合的特点;不同语义角色的编码频次、不同编码类型的出现频次以及不同语义角色之间获得相同编码的频次皆呈现明显差异,其编码策略可以从系属、认知和功能角度得到解释。
关键词: 冀鲁边区渤海区 沧州区域 民族统战工作
摘要: 民族团结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准则与要求,在冀鲁边区渤海区(沧州区域)统一战线工作建设过程中,面对艰难困苦的斗争形势,冀鲁边区政权要想坚持抗战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必须将各少数民族群体团结到统一战线的队伍中去。在边区民族统战的建设中,通过选拔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组建地方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等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民族统战工作,是国家的民族政策由理论到实践的必经过程,为之后民族政策的落实与贯彻积累经验。
摘要: 旅游社区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社区营造作为舶来品,受到了国内学者的诸多关注,社区营造理论的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不谋而合。从我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社区活力和内生激励机制的建立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因此,基于社区营造的理论视角,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为研究案例,从为何营造、营造困境、怎样营造层面切入,分析龙脊梯田景区旅游社区营造的困境,探讨龙脊梯田景区旅游社区营造的路径,提出旅游导向型可持续社区建设、社区营造与景观保护的耦合、制度层优化、社区情感培育和文化再生产的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社区提供新引擎。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民族传统体育 现代化转型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摘要: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机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新质生产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供需适配、绿色发展、开放适应、共享传承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然学科理论薄弱,技术应用不够;社会基础薄弱,需求供给不足;价值定位模糊,持续发展不敷;开放兼容滞后,适应能力不强;现代化转型缓慢,产业发展落后等现实问题制约新质生产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因此,需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供给需求、可持续发展、开放普及、市场产业等,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徐志摩 文化民族主义 国魂 有机体 抒情
摘要: 文化民族主义是徐志摩研究中一直缺位但却重要的概念,据此阅读其早期诗作的民族抒情,可扩大其诗人形象。徐志摩将民族看作有机体,抒发国魂重生的情结,而有机体的生长性观念及连续性特征则主宰了他的抒情法则,表现为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段式。身处华族衰落年代,徐志摩的时代感受以负面为主调,对民族的黄金时代怀有想象的乡愁,投射出乐观的未来主义。其民族抒情主体由此具备多维形象:时代的忧郁与革命青年、文艺复兴先锋、国民性批判家、预言家乃至忏悔者等。民族议题在徐志摩后期诗歌中不再出现,却未从其意识与言说中消失,华族精神生命的自觉与贯通,仍是其心志所在。从有机体视角可以看到,徐志摩的民族和个人抒情同属一个自然而有灵的宇宙,一致追求生命的力量和自由,浸染着心灵革命的色彩。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旅游行业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影响分析
摘要: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重要,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基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当将民族文化旅游列为崭新的突破口,加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促使民族文化旅游更好地发挥作用,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以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民族文化旅游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旨在加强从业人员对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