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
姓名制度
命名政策
摘要:
标示身份姓名的命名制度是人类的普同文化。姓名是个人身份的代表,更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表征,任何多民族多族群社会中,主流姓名使用方式的选择与形成,折射出特定历史过程与特定政治条件下的现实社会关系。姓氏命名法则不仅涉及被命名者身份识别,亦反映出不同社会习俗、伦理与价值。就社会治理而言,姓名制度与命名偏好直接体现治理与被治理者间的权力关系。明郑之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逐步脱离部落社会,纳入国家治理。在不同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形态产生极大变迁,姓名制度尤其明显。其传统姓名制度包括亲子连名制、氏族名制、家屋名制和亲从子名制等,历经清代“一体赐姓”、日据时期“皇民化”运动更改日本姓名以及光复后更改汉姓等变动,传统姓名之命名法则发生极大变迁,至今以使用汉姓汉名为主。清代以来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姓名政策以及姓名制度变迁,反映了其逐步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