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理论 中国史研究 学术自觉 本土意识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中国史学界越来越多地将各种理论应用于中国史研究。由于研究者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所使用理论多是一知半解,生搬硬套。这对于重构史实并无实质性帮助,甚至影响对历史的客观认识。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研究的工具,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适用理论,关键看其适用性。在具体的研究操作层面,学人对待理论要有"学术自觉"和"本土意识",这更有助于推动中国史研究。
关键词: 机要秘书 杨子荣 童祥苓 勃列日涅夫 现代京剧 谢里夫 光芒四射 《智取威虎山》 王亚平 中国史
摘要: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都不时会出现让人们聚焦的人物。这些焦点人物的背后,有甜蜜,有辛酸;有辉煌,有暗淡;有完美,有遗憾;有成功,有失败。焦点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同时也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些焦点人物的光芒,照亮了自身,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风貌与特征。江青,"文革"期间的焦点人物,当时可谓"光芒四射"。作为江青的秘书,杨银禄是最接近她的人。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ISBN: (数字)9787807690108 ISBN: (纸本)9787807690108
摘要: 本书接第二册,讲述了主人公张原赴松江为姐夫贺寿途中的故事。张原在杭州巧遇准备入京告御状的土司夫人秦良玉,张原通过与钟太监的交情巧施妙计,化解了秦良玉与太监邱乘云之间的矛盾。在松江,张原姐夫之弟觊觎张原婢女穆真真美色,妄图霸占,被张原狠狠教训。张原在松江文会中一鸣惊人,结识了很多朋友,因此有了结社的想法。回到绍兴后,张原参加府试,获得了童生资格。在杭州拜师之时,再次与董祖常起冲突,矛盾进一步激化。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地方史志
ISBN: (纸本)9787545707861
摘要: 本书所收文章从一九一二年民国肇事之年始,至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止,所选作者为非山西籍,且为政界、军界、学界、文化界名流,内容形式不拘泥于文体,举凡书信、日记、讲演、对话录、政论、战地通讯,凡于山西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独到见解或弥补史料失缺之文,择要选入。
摘要: 关于土族的族源,学术界有吐谷浑说、蒙古说、阴山白鞑靼说、沙陀突厥说、多源混合说等各种说法。寻根是每一个民族一条剪不断的脐带,土族也一样,大家努力着寻到自己的民族根源。至今多数学者及土民族支持吐谷浑说,认可土族是鲜卑支系吐谷浑人的后裔……《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丛书:土族》介绍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故事等内容。
关键词: 古代史 纪传体
ISBN: (纸本)9787807130222
ISBN: (纸本)9787205076986
摘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一方文化也滋润了一方水土。辽宁的黑土地上生长着质朴的情愫,千百年来演绎出来各种文化符号,土生土长的辽宁民间文化,不仅包含着东北特有的地理、气候、历史、经济、文化等诸多因子,也与东北民众的审美标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紧密相通,本书对辽宁民间文化进行了详细而有韵味的解读。
ISBN: (纸本)9787561469279
摘要: 本书为四川大学古籍所2011年度论文结集。书中主要收录国内外学者研究宋代文化之论文,有上海师大朱瑞熙《南宋理学家林栗研究》、华东师大顾宏一《直斋书录解题·地理类辨正》、陕西师大李裕民《直斋书录解题随斋批注考》、河北大学刘云军《宋史·王之望传补正》、以及舒大刚《宋代巴蜀经学述略》、王智勇《宋大诏令集佚文考(续)》等文,末附王蓉贵《2011年宋代文化研究论着论文目录》。
ISBN: (数字)9787807690085 ISBN: (纸本)9787807690085
摘要: 本书以大明万历四十年为历史背景,以绍兴山阴县读书人家少年张原立志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曲线救国为主线,描写了其在备考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张原之父在开封周王府为小吏,张原平日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奴张大春与当地讼棍姚秀才勾结欲图谋张家的田产,十五岁的张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了这一图谋。为科举中第,张原拜会稽王思任为师勤学八股文。后在一次秋日游园邂逅了美丽的官宦小姐商澹然,一见钟情,与其定亲。
ISBN: (数字)9787807690092 ISBN: (纸本)9787807690092
摘要: 本册书接第一册,以主人公张原与讼棍姚秀才在省里的督学巡视绍兴时当堂比赛八股文开篇。这一比赛张原大胜,姚秀才颜面扫地,被剥夺秀才功名。就在张原去会稽与商小姐商议定婚之事当日,其师王思任也托侯县令来向张原提亲,阴差阳错,晚了一步,张原很为难。龙山灯会,张原与董其昌之子董祖常起了冲突,董祖常恨恨而去,埋下祸根。在此次灯会上,张原崭露才华,得到了杭州织造太监钟本华的赏识,随后在科举第一步童生试的县试中,张原名列第一。本册书中,背景已拓展到绍兴山阴县之外,晚明时期的秀才、学人、宦官等依次登场,向读者展现了晚明时期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及充满矛盾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