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中国历史
ISBN: (纸本)9787563930906
摘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苏醒的军团、最后的青铜时代、大秦旧梦、秦宫疑案、帝国的背影、魂断求仙路、臣将们的末日等。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通史
ISBN: (纸本)9787515503899
摘要: 西谚云:阳光底下无新事。这本书,就是把历史上已经上演过,而今天依然在不断播放的镜头聚集起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你会发现人的本性和行为方式实际上多少年都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不过是在不同的腰身上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一遍一遍的重复,人类其实是在一边总结“前车之鉴”一边“重蹈覆辙”。本书把难懂的历史事件解读成了一个个有趣甚至有些八卦的现代故事,令人会心一笑之余,无论对人生和社会引发诸多思考。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地方史志
ISBN: (纸本)9787811416992
摘要: 《地方志知识组织及内容挖掘研究》一书,以《方志物产·广东》为研究对象,研究地方志的概况、整理方法、史料发掘等,并探讨方志的数据库建设、挖掘系统设计和构建等。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ISBN: (纸本)9787807337751
摘要: 本书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天下雄主、至尊红颜、汉官威仪、一将难求。
关键词: 历史、地理 中国史
ISBN: (纸本)9787561457726
摘要: 本书是四川大学研究生精品课教材。本书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形成的众多思想派别——民族主义派、农村社会复兴派、自由主义派、文化调和主义派、新民主主义派做了全面的介绍。指出:新民主主义派主张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建设中国的现代工业化社会,并进而走向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思想,沿这一思想体系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书对上述各个时期的思想作了全面分析和阐论。最后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概念 梁启超 中国民族 中国人 中国史
摘要: 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梁启超首先提出来的。据权威考证,近代以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是梁启超在1899年发表的炼籍月勘中破天荒地提出了“民族”这个概念。到了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时,又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
关键词: 传播媒介 变迁 史学大众化 史学研究 问题 对策
摘要: 本文介绍了从报纸到网络变迁中的史学大众化过程,分析了当前史学大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一是史学工作者应该增强学术研究中的人文关怀,积极关注史学在民间的发展;二是历史类影视作品的编剧及书籍的作者应该持有尊重历史、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审批出版的监管力度;三是媒体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做正确的引导,对优秀文化进行积极的宣扬。
关键词: 正名 名教 史学批评 价值标准
摘要: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其宗旨主要是确立是非真伪善恶的标准,后世以此为基础,将其发展为"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礼法原则。在史学批评上,"名教"先由袁宏提倡,中经刘知几,后至章学诚而得以完善。袁宏主张历史撰述应贯彻"名教"原则;刘知几在肯定"名教"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指出"名教"是史书载录、评判人物应该恪守的标准,史书的编纂、解读应无伤于"名教",应"激扬名教";章学诚则将"名教"作为评判史书和编撰地方志的标准。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历史考证 史学批评 融合
摘要: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评也离不开历史考证,史学批评总要涉及历史考证的问题。历史考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给予史学批评以学风上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