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文物中国史》
运用
摘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知识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育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倡导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以文献史料为主要课程资源的教学局限,主张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创造学术性和生动性相统一的历史课堂。《文物中国史》作为由我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编写的一部以文物为线索来阐述我国古代历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其较高的学术性、科学性、生动性、丰富性、典型性、可读性以及蕴藏的浓厚家国情怀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理,对社会历史教育、学校历史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文物中国史》的编撰体系、编写内容、编写方式等与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可作为极好的历史课程资源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对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打好学生历史的基础,辅助教师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以及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文物中国史》应联系教学实际,遵循契合性、典型性、辅助性、以及文物本身具有的片段性的基本原则,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根据主要历史教学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运用。在导入部分,运用《文物中国史》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中时,运用《文物中国史》适当性地补充历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精神,形成历史学科应有学习思维以及学习方法;在课堂小结时,运用《文物中国史》提升学生的历史情感,筑就多元史观,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历史以及现实和未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运用《文物中国史》进行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依据教学环节的不同,适宜地运用《文物中国史》,充分发挥《文物中国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教学作用。将《文物中国史》置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显著的优势。但也要注意其运用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历史教学,提升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生动性,铸就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