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中国史教育
高中生
道路自信
摘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宣传教育,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引导他们从学习感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中坚定政治信仰、汲取奋进力量。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政治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期,推动他们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以下简称“新中国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伟大成就,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将立足新中国史宣传教育,研究探讨怎样通过这一教育培养高中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结合已有研究,本文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阐释了开展高中生新中国史教育的重要性,从认识新中国建设发展要求、对比中西现代复兴发展史、感悟新中国发展伟大成就三个方面阐释了“新中国史教育”培养高中生道路自信的可行性。毋庸置疑的是,在“新中国史教育”培养高中生道路自信上,教育界有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但也存留着一些诟病。这些诟病主要涉及新中国史教育的内容讲述、形式依托、资源利用。通过调研深挖,本文也明确了导致新中国史教育在培养高中生道路自信上成效不足的三大主要因素。这三大主要因素分别是思想政治教师对新中国史知识的掌握不系统不深入、学校管理人员对新中国史教育的重视和推进不到位、教育行政部门对新中国史呈现的管理和服务不全面。根据原因分析所分的三类主体(思想政治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本文最终提出了培养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新中国史教育对策。思想政治教师方面,他们应该在深入学习新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开展学理论证式的教育教学,深入浅出向学生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可以“越走越宽广”;学校管理人员方面,他们应该从正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新中国史教育政策出发,做好同新中国史宣传教育有关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专业指导教师培训、系列校园活动实施、活动实施结果考评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他们应该从全面解读党和国家的新中国史教育政策入手,在指导性实施意见制订、社会新中国史教育资源分配协调上下足功夫。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该推进工作评估,考察域内学校的新中国史宣传教育是否真正达到了培养高中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