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外汉学
历史类文本
汉学层面特色
历史层面特色
汉译
摘要:
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海外汉学历史类专著《中国史与世界史中的建康王朝》(The Jiankang Empire in Chinese and World History)第一章第三、四节的汉译所撰写。该书主要从种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研究与探讨公元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朝的历史。本报告所选取的翻译材料是原书作者对这段时期中国南朝的农业、饮食和本土语言发展历史展开的研究,深刻展示了一位汉学研究学者对中国南朝历史的研究方式和独特见解。原文文本属于海外汉学历史类文本,其两大属性分别为“汉学”属性和“历史”属性,赋予文本相应的特点。从“汉学”层面看,这类文本有关外国人对中国学问的研究,涉及大量的中国元素,在非汉语语境之中探讨中国文化。从“历史”层面看,这类文本探讨的内容具有时代性,都是过去某一时代的产物;具有连贯性,关联着过去、现在与将来,无法架空存在;注重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是相关研究可靠性和强说服力的保障,也有助于内容的理解;在非中国历史语境中探讨中国历史。笔者结合“汉学”和“历史”这两大属性赋予文本的特点对所选文本展开翻译,确保汉译文本具备汉学研究价值,符合汉语语境和中国历史语境,准确还原中国本色。其中,汉学层面主要体现在,翻译时,保留并突出原书作者可能存在错误理解或不同于中国人理解的描述,保留作者自设的概念,确保准确还原中国元素,确保译文符合汉语语境,避免翻译腔,确保行文简洁性。历史层面主要体现在,翻译时,确保译文内容符合时代背景,对所涉及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中国知识点对接,古今衔接和补充说明,确保译文符合中国历史语境,顺应中国历史表述习惯。此次翻译实践,笔者从“汉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所选海外汉学历史类文本的特点,以此来确定此次文本翻译的着重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受益良多。海外汉学历史类文本翻译有助于海外汉学在中国的发扬与传播,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