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实践哲学
建构性阐释
公共阐释
阐释政治哲学
反思性的情境主义
摘要:
在“中-西时代”,中国社会科学迫切需要推进“知识转型”以走向世界。然而,中西方在政治现代性的认识上却存在分歧,乃至出现了“知识对抗”。为此,有必要秉持以促进相互理解为旨趣的阐释学意识,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哲学知识形态,即“阐释政治哲学”。借鉴伽达默尔和伯纳德·威廉斯的观点,阐释学和政治哲学均可表征为一种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阐释政治哲学,立基于关于“政治价值之文化依赖”的“双重阐释”,以“具有历史性的政治实践”为思想根据和研究对象,并借由“建构性阐释”和“公共阐释”挖掘“现实”中的“理性”要素,以实现黑格尔意义上的“理性与现实的和解”。由此形成的“反思性的情境主义”立场,符合阐释学在承认“前见”的前提下释放“前见”之对话潜能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在“现代政治价值观”方面的平等对话和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