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人性
劳动现象学
人性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国民经济学的劳动观点为切入点,通过批判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既为自己劳动现象学的确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方法,也为人性的生态复归重构了逻辑支点。面向文本考证,不难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然运用现象学的思维方法和叙事方式对劳动本质进行剖析,从而得以真正摒弃国民经济学关于劳动的片面化和物化的观念,同时也批驳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化、精神化理解,重新诠释了劳动作为对象性活动何以是一种人的生命意向性活动,由此挖掘出人性生成的真实根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确证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人性观念所缺失的现实基础,亦即人类的生产劳动,由此为自然主义人性观的生态性变革奠定了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这既反映出其在人性观研究方面的原创性贡献,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所内在诉求的人性生态化提供了完备的理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