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性哲学
金箍棒
心力
摘要:
在古代心性哲学视野下,结合悟空的象征意义,由金箍棒可随心意变化和适时隐现的基本特征,可断定其实为人之心力或意志力的象征。妖猴和行者的身份变化,致使金箍棒在悟空手中产生截然相反的利害功用,本质上反映出人心在有无严格约束下的善恶之别,以及心力向野性和定力的不同演变。悟空与金箍棒之心、力关系的确立对于解读金箍棒的相关描写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生动揭橥了定力在克制心魔之外,所具有的方向指引和力量供给的修行功效。悟空降妖失利的反复书写及金箍棒的丢失情节,乃人们修行过程中因意志力薄弱而被心魔打败的真实写照;而求援于菩萨及其他神仙的故事创设,依据的则是孔子的“亲仁”观念。悟空成佛后心魔不再,金箍棒亦无存在必要,与紧箍一同归于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