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实的人
费尔巴哈
超越性
摘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现实的人”作为体现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雏形的重要概念,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重维度上,已初步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马克思借助“对象性活动”“社会”等具体概念,从存在论维度立体地审视了“现实的人”的“在场状态”,以“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相交织的双重性主体超越了费尔巴哈在自然统摄下的单一性自然存在;通过制定“劳动”这一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规定,马克思在对实践作为人和自然之间认知桥梁的现实特质的原初性理论表达中,确证了“现实的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在认识论维度上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将其视为“直观感觉”所统摄的受动主体的超越;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伦理学批判,马克思深刻描绘了“现实的人”所具备的“需要本性”及其“自我实现”的发展特质,将“现实的人”理解为历史语境下的需要主体,克服了费尔巴哈在静态的自然语境下把“现实的人”归结为本能的欲望主体的狭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