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庸俗功利主义
教育功利化
教育精神
欲望意识
精神生活
摘要:
功利主义伦理学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本信条,表达着公共性的道德理想。然而,一种鼓励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追求一己之私利的庸俗功利主义正日益渗透到学校,使学校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引领中走向功利化。功利化的教育通过需要的欲望化将教育的目标置于自身之外,并在个体化的竞争中、在对进步的追逐中放弃教育的价值理想。教育简化为机械性的训练,学习演变为重复性的劳作。功利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乃是“精神”问题,它通过对学生自然欲望的鼓励使个体的意志自由不再可能,通过对教育实体的解构而让学生成为原子化世界里的精神流浪者,同时在思维与意志的分离中、在知识与行动的脱节中使精神成为无法走向现实的思维着的精神。学校教育的精神重建一方面需要认识上的精神转向,将教育视为个体的精神历程,另一方面需要方法上的精神和解,实现儿童自然欲望与自由天性、特殊个体与普遍实体等的内在统一,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教育在知识、道德、艺术等内容上的精神回归,真正使学校成为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