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禅宗 维特根斯坦 负的方法 表显
摘要: 冯友兰先生对于所谓哲学的“负的方法”,即神秘主义的方法,曾下很大功夫来阐释。他认为关于宇宙本体,负的方法是“不说它”而“表显”它。他对禅宗的“表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但因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利用史料,许多解释都有背原意。他自己编制的“表显”公式——新“五位”说,也不成功。所谓“表显”,实质上不过是另类言说,花样翻新地重复着“说不可说”的自反式悖论。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对比
摘要: 哲学是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涉及到人类对世界、生命、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是文化中最深沉、最本质的部分。中西方哲学,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体系。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西方哲学在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思维方面,西方哲学注重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而东方哲学则更强调直觉和悟性。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在解决问题和看待世界时有着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而哲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较和研究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哲學咖啡館 1957咖啡 哲學活動 哲學諮商 混合團體諮商 雙重表演 「第三者」角色 治癒之手
摘要: 1957咖啡以哲学谘商为教学手段,坚持哲学实践育人的培养思路,以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创新,持续在爱好者中间推广哲学活动。有别於常态化的哲学教学和体制化的哲学研究,以休闲活动为导向的非正式团体哲学谘商,不仅没有偏离哲学教育的轨迹,还形成了一套多对多的「游戏模型」。一方面,将哲学谘商的言语交流扩展到了空间场地的言行活动,创设了「剧场游戏」与「剧本游戏」的教学模式,在行动中引导案主调整「知行」、「言行」与「力行」环节中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将哲学教育从「知识」拓展到「见识」与「赏识」维度,探索「互为案主」的混合团体谘商新形态,以师生关系为单位,从「第三者」角色「介入」彼此的成长,发挥「治癒之手」的作用。
关键词: 家哲学 家庭 规范 私法 契约 承认
摘要: 现代家庭以亲密关系为基础并与公共领域相对分离。其法规范地位在近代早期并未确立,因为启蒙和自然法传统主要只破坏了旧家庭结构及父权制。费希特提出了非契约论的反干涉家庭法以维护亲密关系,康德则给出了一种契约论式的家哲学以维护身体-财产结合。综合二者的思路,黑格尔认为家庭法是一种包含契约论要素的商谈性规范,其重要特征是拥有一种“居间特性”,并且将家庭作为国家的“第一重根”。在黑格尔家哲学中包含着效用论和幸福论考虑,在当代,它被霍耐特用于修正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并更新民主实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心主义 唯生论 新理学 “战国策派”
摘要: 1937—1949年,政治、军事激烈斗争的中国活跃着三种唯心主义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冯友兰的新理学及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它们为国民党顽固派的独裁专制提供哲学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攻击。为了揭露这些唯心主义哲学的阶级实质并消除其消极影响,在党的领导下,以胡绳、艾思奇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与其消极的唯心主义哲学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这场论争,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程度。
关键词: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经院哲学 宗教改革
摘要: 西方学界围绕人文主义-经院哲学之争的研究,经历了传统学派、修正学派和新修正学派三种范式。19世纪末,受布克哈特文艺复兴观影响的现代化叙事范式,将该论争解释为两种时代精神的对立与冲突;20世纪40年代,受克里斯特勒去意识形态化的人文主义观念影响的修正学派,主张人文学科与经院哲学是大学中两个相互独立、共存的学科,二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冲突;20世纪70年代,意识到“巴伦-加林路线”合理性的新修正学派,既承认双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阶段共存的合理性,也正视二者在北方文艺复兴阶段由于方法论的对立而引发的矛盾与冲突。这三种研究范式及其演变,体现了百余年间西方学界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构建与意识形态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联,呈现了史学与时代的互动。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观 人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转变
摘要: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前者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理解异化,带着浓郁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色彩;而后者则从具体的实践出发来理解异化,摆脱了固有的人本主义思路,转向了历史唯物主义。尽管两个文本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但是都体现了马克思劳动观的双重内涵,即劳动创造了人和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立足两个文本,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嬗变、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对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及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深入践行新时代劳动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遵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随附性 心理因果 功能化还原
摘要: 金在权的心灵哲学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非还原论变成了还原论。这种转变在三个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关于随附性概念的理解、关于心理因果问题的观点、关于心-身关系的理论模型。文章对比了他在这三个方面发生的思想转变,提出了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期的结论。
关键词: 人类文明 文化的发展 比较的意义 实质内容 新的思想 哲学
摘要: 哲学比较的意义首先体现于借鉴和参照,而非单纯地对照、罗列。近代以前,人类文明大致是在各自独立的背景下发展的,彼此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各个文明开始相遇,在这一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和新的思想系统的建构,便需要正视不同文明的发展成果,并对这些不同成果作比较、考察。现代社会中任何创新都离不开人类文明已有的成果:思想的发展无法从无开始,一旦疏离以往的认识过程,所谓创造都难免走向空洞、抽象,缺乏实质内容。
关键词: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医学哲学 医学人文 重症医学 信息大爆炸 主持人 教职工 临床医学
摘要: 2024年3月31日上午,在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129期讲座的现场,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和医学人文学院等院系的上百位教职工和学生安静地等待着一位被誉为“重症医学界哲学家”的医生——安友仲,登台授课。安友仲医生既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重症医学学系的主任。讲座主持人陈琦老师指出,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AI时代,我们获取知识易,但增长智慧难,难得有此机会聆听、学习安医生在临床医学上充满智慧的经验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