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敬德节性
克己复礼
孟学与荀学统合
治疗欲望
摘要:
在古典时期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哲学的主题从自然转向人本身,治欲哲学蓬勃发展;同时期的中国哲学也有相似的主题,其中儒家哲学以孟学与荀学为代表,两者可追溯至《召诰》的敬德与节性,并可视作孔颜“克己复礼”之克的道德主体能动性与欲望约束性两种诠释进路的发展。孟学属于能动性的治欲方案,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以此对抗欲望,其治欲方案尤其适用于君子,以此成就大体、天爵。荀学属于约束性的治欲方案,发挥礼的约束性,以此约束欲望,规则清晰,适用于群体性治欲。这两种进路在适用对象、功夫进路等方面可以互补、拼接,以此实现孟学与荀学的新统合。孟学的能动性治欲、荀学的约束性治欲与墨学的禁欲倾向、杨朱之学的纵欲倾向共同构成先秦诸子学治欲的四种主要类型。孟学与荀学在寡欲中出现分歧,在拒斥墨学的禁欲倾向、杨朱之学的纵欲倾向中形成合力,这有助于儒学在诸子学竞争中胜出,并影响到宋明理学。古典时期的中希哲学都有一种中道两种极端的治欲哲学形态,这有利于中希哲学的互通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