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注释
修身
操持工夫
精神操存
比较哲学
摘要:
在中西方古代的哲学修习中,经典文本的“注释”作为一种修身实践的“操持工夫”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有两个:内修和外治。内修就是把注解经典文本作为“自我修身”的一种方式;外治则是通过诠释经典文本,更好地传承文化和教化世人。鉴于此,从比较哲学的视角出发,描述“注释”传统在中西方的具体表现,考察“注释”作为修习哲学的主要方式在希腊化-罗马时期的状况,探究“注释”原则的确立及其对文化思想“创造性发展”的作用。由此得出以下观点:第一,在古代西方的哲学传统中,注释文本更重要的并不是“创造”,而是如何“继承”经典典籍中的原初真理,犹如中国“经书”的注疏传统;第二,中西方的注释家在注释文本之时也是在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意味着理解与践行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以便学习者获得“精神升进”和“自我转化”;第三,中西方的“注释”哲学是学者们“修己治人”和“化民成俗”的重要方式。“注释”尽管有“创造性的误读”,但却依靠“注释技艺”构筑了一栋栋向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诠释大厦。总之,“注释”作为修身哲学的“操持工夫”,不仅能够更新我们对中西方古代哲学本身的理解,同时也能回答当代人的生活选择如何承续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