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门峡市
本土文化资源
《哲学与文化》教学
深度融合
摘要:
《哲学与文化》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将原实验教科书《生活与哲学》与《文化生活》进行了整合,系统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哲学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素养,还能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承担起家乡文化传承的使命。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绪论。绪论作为文章的起点,主要介绍了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融合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的概述。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首先对课程资源和文化资源、本土文化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概念进行了辨析,后又界定了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的概念,将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分为两类。其次,阐述了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的特征,具有教育性、亲和性、多样性和塑造性。最后,阐述了二者相融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第三,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分析。本部分笔者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的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描述其取得的成效,主要有教师的融合意识较强,学生对本土文化资源在《哲学与文化》教学中融合的意愿较强;接着发现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以教为本”的融合理念有待转变,融合内容开发利用不足,融合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内化效果有待提升;最后根据问题和实证调查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新高考改革的挑战、教师自身原因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学校及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第四,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分析。本部分根据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首先要遵循守正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精准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其次优化教师的融合教学过程,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本土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建立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库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准融合教学内容;同时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创新融合方式。再次,要依托本土文化资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网络、校园文化、本土文化研学活动的途径拓宽学生学习本土文化资源的渠道。最后,完善学校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保障机制,为本土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制度、物质和平台保障,还要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对教师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制度,同时学校加强评价管理,实现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五,三门峡市本土文化资源与《哲学与文化》教学深度融合的课例分析。本部分笔者选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本课主要采取议题式教学,依托“仰韶文化”、“中流砥柱精神”等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鼓励学生传承“三门峡大坝精神”。接着布置实践型作业,促进学生实现知行统一。最后,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本文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