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7辑 收藏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17辑

Chinese social psychological review

丛 书 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辑焦点:流动性与当代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谢天、陈咏媛为本辑特约主编

版本说明:1

作     者:杨宜音 

I S B N:(纸本) 9787520160957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 版 年:2020年

页      数:225页

主 题 词:文集 社会心理学 中国 研究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4[教育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摘      要:在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随着资源流动和人员流动的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出现的群体类型越来越多,新型群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而多变的过程,这就使得基于群体间接触和互动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群际互动的过程隐含了不同规范、习俗和价值取向之间的对话与交融,同时也折射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由于权力和地位的差别而出现的合作、冲突或博弈,此外还有这些群体所依托的文化在频繁接触中所激荡出来的创意和智慧。上述内容背后的建设性内涵(比如群体层面上的亲社会互动、发生在群际的友善和积极互动等)和破坏性内涵(比如不同群体之间的偏见、歧视乃至于攻击、侵犯等群际冲突)是并存的。那么,如何在社会心理学的范式之下研究这些问题,分析变迁背景下的群体形成和发展过程、群际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及由此而结成的各种关系,进而探索那些纷繁复杂的群际互动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呢?对于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必然会在未来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专辑将继续秉持《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的一贯主旨的同时,重点聚焦于群体心理与行为、群际互动与文化心理、群际亲社会行为和群际冲突等议题,通过对群际互动下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去解读当代中国社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