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丛 书 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版本说明:1
I S B N:(纸本) 9787030681300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 版 年:2021年
页 数:xvi, 780页, [1] 叶图版页
主 题 词: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8[工学]
馆 藏 号:201104189...
摘 要: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档案、实录、会典、地方志等原始文献史料入手,系统梳理了清前期重大自然灾害及其灾赈机制的发展过程,深入论述了该机制的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及社会效应等方面的问题,对清代防灾救灾机制和社会抗灾能力进行了详细探究。提出了清代荒政制度研究的创新性观点,即入主中原的清王朝不仅通过恢复、重建中国赈灾机制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而且通过救济灾民的种种措施获取了民心和统治中国的政权合法性。此外,本书还在对清前期灾赈制度的建设及其程序、灾赈人员、机构等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从赈前预警机制及报灾、勘灾机制的重建开始,对清政府灾赈中的审户、勘不成灾、粥赈、以工代赈、灾赈物资、民间赈济,以及赈后的蠲免、缓征及借贷等进行分析、论证,凸显出清前期救灾机制积极与消极的社会效应,强调清王朝在灾赈中通过底层认可的方式实现天下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