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株洲412007 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0 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中心湖南长沙410016
出 版 物:《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年 卷 期:2020年第37卷第6期
页 面:14-27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9C059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053)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0YBC296) 株洲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EDM模型的现代农业生态节水技术补偿机制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摘 要:针对建设占用农用地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必须从“量和“质的两个角度考虑,在降低碳排放总量的同时还必须提高碳排放效率。为此通过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出湖南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研究湖南省各市州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使用SBM模型对湖南省2016年14个市州的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长株潭、环洞庭湖区的城市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湘西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湘中南区集约利用水平不均;(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碳排放综合效率一致性分析表明,大湘西区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明显优于湖南省其他地区,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与其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始终一致,大多数城市呈现负相关,其中只有长沙市处于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不同城市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来提高碳排放效率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湖南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需要结合不同城市的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特点,构建差异化的低碳土地利用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