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技术提供:维普资讯• 智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街235号 邮编: 010021
作者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露水河林业局吉林白山134300
出 版 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1年第43卷第4期
页 面:25-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90701[农学-林木遗传育种] 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9[农学] 071007[理学-遗传学]
基 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科技发展项目(KJZXSA2019046)
摘 要:【目的】为揭示天然红松居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及变异模式,以吉林省的6个天然红松居群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多性状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红松居群的13个表型性状(针叶性状和种实性状)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除针叶束粗/针叶厚在居群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球果性状(10.48%)种子性状(5.87%)。(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红松居群表型多样性基本来源为针叶性状种子性状球果性状。(5)利用欧氏距离对红松居群进行聚类分析,将红松6个居群划分为3大类群,分别为P1与P6、P3与P5、P2与P4。(6)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分别以种实性状(种长、种宽、百粒质量和球果质量)和针叶性状(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厚、针叶束粗)对天然红松居群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1个居群。【结论】红松居群具有中等的表型多样性,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为今后红松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为红松优良居群的构建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