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收藏

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与生境质量评价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and habitat quality assessment in the suburbs of metropolitan

作     者:石小伟 冯广京 苏培添 何改丽 邹逸江 王小锋 Shi Xiaowei;Feng Guangjing;Su Peitian;He Gaili;Zou Yijiang;Wang Xiaofeng

作者机构: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土地经济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30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1300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315211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郑州450046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21年第37卷第4期

页      面:275-2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VSJ041) 

主  题:土地利用 生境退化度 生境质量 大都市郊区 武清区 

摘      要:为探究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生境质量可持续机制,以天津市郊区武清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以In VEST模型对其进行Habitat Quality模块水平数值测度,研究京津都市圈发展对大都市郊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1)1980—2018年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导,但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快速增长,未利用地面积大幅缩减,林地和草地占比较小。2)武清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剧烈,耕地转移面积最大,林地和草地集中向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水域集中转向耕地,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转移面积较大,未利用地转换面积较小,但转移概率最为剧烈。3)武清区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增长了2.87%,具体表现为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水域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保持正向增长,耕地变化速率呈现负增长。4)总体上,武清区呈现出城扩耕缩、人进草退的态势,但局部年份也有草进水进的转态;武清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级,但中等级面积趋于下降,低等级生境质量面积趋于上升,较低等级面积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较高和高等级生境质量区面积趋于扩大;生境质量低值区以武清城区为核心集中分布,且零星分布于武清区东北、西北地区;生境质量高值区集中分布于武清区东部。研究表明:在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加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中,应当严格保护大都市郊区生态源地,统筹调控大都市郊区生态安全分区,推进大都市郊区生态廊道和全域生态节点建设。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